伊朗的虚张声势
translation of "HOT AIR FROM IRAN HIDES ITS WEAKNESS"
http://www.ericmargolis.com/political_commentaries/hot-air-from-iran-hides-its-weakness.aspx
一旦以色列单独或跟美国一起攻击其核设施和军事设施,伊朗何以自卫?
首先,不要太在乎电视画面上的伊朗导弹发射和部队演习。伊朗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在国内提高平民的士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西方媒体及时地利用这些画面,渲染所谓伊朗的军事威胁。美国一家主要的电视网络NBC,甚至为伊朗的报告加了一个题目,叫“伊朗的威胁”。
现实是,尽管伊朗有71万人口和不少石油财富,但他在军事上是相当虚弱的。伊朗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一直受到美国为首的军事和经济制裁,如同针对朝鲜和古巴的制裁一样。
因此,伊朗一直无法使其建于1960-1970年的老式的武器装备现代化,老古董中大部分是由美国和英国为沙阿巴列维国王提供的。伊朗破旧的民航飞机也身受以美国为首的禁运制裁所苦,导致众多设备因备件缺乏无法维修更换而破旧不堪,坠机事故不断。
据估计,伊朗的小型而过时的空军中的45-50%飞机,因为缺乏备件或修理而无法升空。人们最后一次见到空战中的伊朗飞行员,还是在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他们的飞行训练时间严重缺乏。伊朗空军也没有现代化的雷达,通信或电子战装备。
伊朗空军的主体主要由约60架美制F-14海军战斗机,越战时期用的F-4幽灵攻击机,一些老的美国F-5构成。伊朗也有约25架前苏联/俄罗斯造的米格-29,以及相同数量的SU-24攻击机,约20架中国造的过时的F-7战斗机。那些老旧的美制飞机都有严重的金属疲劳问题,对于倒霉的飞行员来说,其危险甚于敌人的飞行员。
伊朗的”浴缸里的海军”,只有几艘小型护卫舰以及三艘仅仅在浅海水域才有效的现代的俄制基洛级潜艇。像伊朗大量的磁性水雷一样,伊朗的数字可观的岸基,海基和空基的中国制反舰导弹中的少数幸运者,有可能命中美国强大的海军舰队中和过往的油轮中的几艘倒霉的家伙。
但美国对伊朗的任何攻击,必定以对伊朗的空军基地,港口和交通枢纽进行的多波次的巡航导弹和隐形飞机突然袭击开始。伊朗的大部分空军和海军将被迅速摧毁。伊朗过时的防空系统,在美国导弹和网络战攻击下,将会毫无悬念地毁于一旦。
伊朗反击的主要方法,只能是排遣突击队袭击在海湾地区,阿富汗,以及巴基斯坦的美军基地,并可能袭击沙特的石油设施。但是,这样的攻击行动,将不会是决定性的,也改变不了战争的进程。在决定停火之前,伊朗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伊朗上周所声称的,它可能对潜在的攻击者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是不靠谱的。对于以色列或在海湾地区行动的美军,伊朗根本没有任何有效的,远距离的攻击能力。其短程导弹可能对海湾地区的美军基地设施造成一些小损伤。
德黑兰说,伊朗的中程导弹,流星-3,装上核弹头以后,有一定的进攻能力。但美国的情报说,伊朗还没有核武器。再说,把一个核装置收缩进流星导弹的小头锥里,还必须确保它在高加速度和高温下的生存, 是一个重大的技术挑战,一般认为伊朗目前没有这个本事。
没有核弹头,不很准确的流星,跟萨达姆·侯赛因2003年用的飞毛腿导弹攻击一样,可笑而又徒劳。对着以色列发射一些流星,将立即被美国的跟以色列连线的早期预警卫星系统发现,因而可能引发以色列的核报复。
谁知道来袭导弹里有没有核弹头?以色列可能只相信自己的伊朗拥有核能力的宣传。对于美国为首的地面入侵,伊朗可能会进行激烈的抵抗,但五角大楼明确地表示过,经过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挫折以后,它没有这样的胃口。如果美国发动这场战争,将只是空中力量的打击。
2012年2月26日星期日
2012年2月25日星期六
帮助情敌养育后代的鸟
帮助情敌养育后代的鸟
(pūkekos) 普可可鸟是紫青水鸡的一个亚种,学名叫紫水鸡查塔姆亚种,(Porphyrio porphyrio melanotus)是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 中型涉禽,体长约44 cm。嘴粗壮,鲜红色,短而侧扁;鼻沟浅而宽,鼻孔小而圆,在鼻沟前部下方,额甲宽大,后缘呈截形,橙红色。翅圆形,第2枚、第3枚和第4枚初级飞羽最长,并几乎等长;第1枚和第6枚或第7枚初级飞羽等长。跗蹠和趾长而有力,暗红色;能用脚趾抓住和操纵食物,这在秧鸡科中很特殊。两性同型,体羽大都为紫色或蓝色,尾下覆羽白色,翅和胸蓝绿色。栖息于江河、湖泊周围的沼泽地和芦苇丛中。以昆虫、软体动物、水草等为食。分布于查塔姆群岛。它们的生活环境,以5只左右的小群生活在大洋洲和新西兰,在中国大陆,亚洲,非洲和欧洲南部也有其他亚种。
有些人很宽容大量。例如,德文郡的公爵夫人乔治安娜-卡文迪什(1757至1806年)。她最好的朋友,伊丽莎白•福斯特,与乔治安娜的丈夫长期通奸。然而,乔治亚娜对丈夫的偷腥,睁一眼闭一眼,还是与他们同居了很多年。伊丽莎白甚至跟公爵生有两个私生子,宽宏大量的乔治亚娜还把他们跟自己的孩子一起养育。当然,乔治亚娜受到当时社会的约束,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现在的大多数人,如果处在她的位置上,将会毅无反顾地跟这样的闺密绝交,立马跟自己丈夫离婚。这样的事情,在动物王国中也是相同的。如果它们的男友与情敌暗通款曲,雌性经常会怒不可遏,更不用说情敌把后代生在你家里了。
但是,有一种鸟就像乔治亚娜那样宽容大量,正确对待丈夫通奸,对情敌的私生子一视同仁。雌普可可鸟(pūkekos) 可不那么介意别的雌鸟在自己的窝里下蛋,而且还跟二奶小三一起分担照顾幼鸟的工作,尽管这样做增加了自己的成本。
一家三五口
(pūkekos) 普可可鸟是紫青水鸡的一个亚种。它们是新西兰的标志性动物,由于其好斗的性格和高智商,而经常在电视广告里露脸。如果你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如何发音的话,把重音放在第一个音节上。
在新西兰南岛,它们最多时八只一家住在一起。每家有一至三只育龄雄鸟和一两只育龄雌鸟,也许还有少数几只成年的非育龄鸟。育龄普可可鸟实现多夫多妻制,每只雄鸟与每只雌鸟交配,不管它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如何。
在各家中,雌鸟们往同一个巢里下蛋。所有的成年鸟分担照顾幼鸟的工作。这一点让普可可鸟在鸟类王国里占据一个奇特的位置。
“禽类中只有3%的鸟有这样的生育系统,让成鸟抚养非亲生的幼鸟,” 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汉密尔顿市的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奎恩-詹姆斯说。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一家的尚未生育的老年兄弟姐妹们。像普可可鸟那样,无私地照顾跟自己血缘无关的幼鸟,几乎是闻所未闻的。(鸟中的学雷锋模范)
合作育儿的鸟类
奎恩发现,以这种方式跟二奶小三共享一个鸟巢,实际上有损雌普可可鸟自己的繁殖能力。共享鸟巢可以有10枚鸟蛋,而独享鸟巢里一般只有六枚。在共享鸟巢里孵化的鸟蛋,当然总数较大,但是,在一个拥挤的窝里,蛋也更容易被意外地打破。因此,一枚卵孵化成功的的机会相对较小。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还是自己独享鸟巢更好一些。
既然如此,为什么雌普可可鸟心甘情愿地让情敌把蛋下在自己的窝里呢?它们完全可以把这些私生鸟蛋蹬出去,或是干脆直接攻击其他” 二奶小三”雌鸟。但它们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
奎因猜想,可能这些雌鸟担心会遭到报复。毕竟,如果一只雌鸟踢出了情敌的蛋,情敌可能会以其鸟之道,还制其鸟之身,如法炮制,也攻击自己的蛋。为了验证这个假设,他对19个鸟巢进行监测。从每个巢中,他把其中一只鸟下的蛋都拿出去。
后来,19个巢中间,有六个巢被完全放弃了,另外五个巢受到了天敌的破坏。但是,在剩下的8个巢里,老鸟们继续孵蛋,似乎没受到什么影响。看不出雌鸟之间有翻脸成仇的迹象。 “雌鸟就是被抢劫了,它们也不报复,” 奎因说。
我们不能没有雄鸟
奎因怀疑,雄鸟可能是造成雌鸟之间这种离奇合作关系的原因。在育儿方面,雄普可可鸟功不可没,它的工作包括值夜班孵蛋。因此,如果雄鸟离家出走,这一窝的后代就死定了。
从一只雄鸟的立场来看,合作育儿当然是它的首选,因为这能孵化出更多的,带着它基因的蛋。因此,如果一只雌鸟打内战,把情敌的蛋踢出去,窝里的总蛋数就变少了,万一雄鸟一气之下离家出走,那么,大家都玩完一起绝户。
现在,这只是一个理论猜测。但是,乔治亚娜有可能明白,这里面所包含的深刻的讽刺性的道理。对于雌普可可鸟来说,容忍丈夫通奸可能是它唯一的选项,以此保证留住雄鸟帮助它带自己的孩子。
(pūkekos) 普可可鸟是紫青水鸡的一个亚种,学名叫紫水鸡查塔姆亚种,(Porphyrio porphyrio melanotus)是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 中型涉禽,体长约44 cm。嘴粗壮,鲜红色,短而侧扁;鼻沟浅而宽,鼻孔小而圆,在鼻沟前部下方,额甲宽大,后缘呈截形,橙红色。翅圆形,第2枚、第3枚和第4枚初级飞羽最长,并几乎等长;第1枚和第6枚或第7枚初级飞羽等长。跗蹠和趾长而有力,暗红色;能用脚趾抓住和操纵食物,这在秧鸡科中很特殊。两性同型,体羽大都为紫色或蓝色,尾下覆羽白色,翅和胸蓝绿色。栖息于江河、湖泊周围的沼泽地和芦苇丛中。以昆虫、软体动物、水草等为食。分布于查塔姆群岛。它们的生活环境,以5只左右的小群生活在大洋洲和新西兰,在中国大陆,亚洲,非洲和欧洲南部也有其他亚种。
有些人很宽容大量。例如,德文郡的公爵夫人乔治安娜-卡文迪什(1757至1806年)。她最好的朋友,伊丽莎白•福斯特,与乔治安娜的丈夫长期通奸。然而,乔治亚娜对丈夫的偷腥,睁一眼闭一眼,还是与他们同居了很多年。伊丽莎白甚至跟公爵生有两个私生子,宽宏大量的乔治亚娜还把他们跟自己的孩子一起养育。当然,乔治亚娜受到当时社会的约束,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现在的大多数人,如果处在她的位置上,将会毅无反顾地跟这样的闺密绝交,立马跟自己丈夫离婚。这样的事情,在动物王国中也是相同的。如果它们的男友与情敌暗通款曲,雌性经常会怒不可遏,更不用说情敌把后代生在你家里了。
但是,有一种鸟就像乔治亚娜那样宽容大量,正确对待丈夫通奸,对情敌的私生子一视同仁。雌普可可鸟(pūkekos) 可不那么介意别的雌鸟在自己的窝里下蛋,而且还跟二奶小三一起分担照顾幼鸟的工作,尽管这样做增加了自己的成本。
一家三五口
(pūkekos) 普可可鸟是紫青水鸡的一个亚种。它们是新西兰的标志性动物,由于其好斗的性格和高智商,而经常在电视广告里露脸。如果你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如何发音的话,把重音放在第一个音节上。
在新西兰南岛,它们最多时八只一家住在一起。每家有一至三只育龄雄鸟和一两只育龄雌鸟,也许还有少数几只成年的非育龄鸟。育龄普可可鸟实现多夫多妻制,每只雄鸟与每只雌鸟交配,不管它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如何。
在各家中,雌鸟们往同一个巢里下蛋。所有的成年鸟分担照顾幼鸟的工作。这一点让普可可鸟在鸟类王国里占据一个奇特的位置。
“禽类中只有3%的鸟有这样的生育系统,让成鸟抚养非亲生的幼鸟,” 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汉密尔顿市的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奎恩-詹姆斯说。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一家的尚未生育的老年兄弟姐妹们。像普可可鸟那样,无私地照顾跟自己血缘无关的幼鸟,几乎是闻所未闻的。(鸟中的学雷锋模范)
合作育儿的鸟类
奎恩发现,以这种方式跟二奶小三共享一个鸟巢,实际上有损雌普可可鸟自己的繁殖能力。共享鸟巢可以有10枚鸟蛋,而独享鸟巢里一般只有六枚。在共享鸟巢里孵化的鸟蛋,当然总数较大,但是,在一个拥挤的窝里,蛋也更容易被意外地打破。因此,一枚卵孵化成功的的机会相对较小。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还是自己独享鸟巢更好一些。
既然如此,为什么雌普可可鸟心甘情愿地让情敌把蛋下在自己的窝里呢?它们完全可以把这些私生鸟蛋蹬出去,或是干脆直接攻击其他” 二奶小三”雌鸟。但它们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
奎因猜想,可能这些雌鸟担心会遭到报复。毕竟,如果一只雌鸟踢出了情敌的蛋,情敌可能会以其鸟之道,还制其鸟之身,如法炮制,也攻击自己的蛋。为了验证这个假设,他对19个鸟巢进行监测。从每个巢中,他把其中一只鸟下的蛋都拿出去。
后来,19个巢中间,有六个巢被完全放弃了,另外五个巢受到了天敌的破坏。但是,在剩下的8个巢里,老鸟们继续孵蛋,似乎没受到什么影响。看不出雌鸟之间有翻脸成仇的迹象。 “雌鸟就是被抢劫了,它们也不报复,” 奎因说。
我们不能没有雄鸟
奎因怀疑,雄鸟可能是造成雌鸟之间这种离奇合作关系的原因。在育儿方面,雄普可可鸟功不可没,它的工作包括值夜班孵蛋。因此,如果雄鸟离家出走,这一窝的后代就死定了。
从一只雄鸟的立场来看,合作育儿当然是它的首选,因为这能孵化出更多的,带着它基因的蛋。因此,如果一只雌鸟打内战,把情敌的蛋踢出去,窝里的总蛋数就变少了,万一雄鸟一气之下离家出走,那么,大家都玩完一起绝户。
现在,这只是一个理论猜测。但是,乔治亚娜有可能明白,这里面所包含的深刻的讽刺性的道理。对于雌普可可鸟来说,容忍丈夫通奸可能是它唯一的选项,以此保证留住雄鸟帮助它带自己的孩子。
2012年2月19日星期日
日本人讲述的李梅火烧东京
东京的居民首次在天上看到B-29”超级堡垒”轰炸机那天,是1944年11月1日。那天,一架B-29轰炸机在35000英尺(10668米)高空上单独飞行,远远躲在地面高射炮火和日本战斗机的攻击范围之外。这架轰炸机没有投下什么炸弹。这只不过是一次侦察任务。
到了11月底,更多的带着炸弹的B-29”超级堡垒”轰炸机飞来了,它们躲在高空飞行,以免受到日本战斗机的攻击。虽然高海拔保护了这些轰炸机的安全,但是也降低了轰炸机的投弹精度和损伤效果。为了纠正这一缺陷,新上任的美国轰炸机司令部司令官柯蒂斯•李梅少将下令改变战术。轰炸机将在夜间进行,降低飞行空度,混合使用高爆弹和燃烧弹。其目的是把日本城市里占主体的密密麻麻的木制房屋和建筑物,变成一片熊熊火海,最终形成最具有破坏力的武器 -火暴(firestorm)。盟军第一次遇到火暴现象,是在1943年8月,英国轰炸德国城市汉堡。夜袭点燃的无数小火灾,很快聚合成了一个失控的大规模火焰,火团温度如此之高,使得它产生了稳定的自我维持能力,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大火把周边空气里的氧气用光了,令无数没被炸死烧死的人,因为缺氧窒息而死。李梅司令官希望使用这种力量把日本的城市荑为平地。东京不幸成了李梅的首选。
一次成功的燃烧弹空袭需要的理想天气,包括干燥的空气和大风。天气报告预测,1945年3月9-10日晚上,东京具备这些条件。 一支由334架 B-29组成的轰炸机群出动了,飞机没有携带自卫用的机枪与弹药,以便能够携带更多的燃烧弹。天刚刚黑,带路的轰炸机就抵达了东京上空,跟在后边的天火死亡大游行一直持续到天亮。最初的大火,从150英里远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大火的后果是毁灭性的:近17平方英里的城市化为灰烬。估计死亡人数的范围在80,000到200,000之间,比六个月后在广岛或长崎投掷的原子弹,杀死的人数还多。
“他们播撒了漫天大火。”
罗伯特•格林是一名法国记者,1938年派驻日本。欧洲战争爆发后,尤其是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他被困留在日本,直到1946年才回到法国。他出版了一本书,讲述他的经验。1945年3月9日晚上他正在东京。潮湿寒冷的冬天天气发生了喜人的变化,那天晚上海上刮来了和煦的春风。伴随着第一架B-29到来而响起的空袭警报声刺破宁静的夜晚,让我们读一下他的故事:
美国人播洒了一场漫天大火。黑暗中到处是阵阵火光闪过,像圣诞节树点燃了挂着的装饰品,火焰冲天,火球随后像花束一样,带着锯齿形火焰呼啸着落回地面。空袭开始后约15分钟,大火引起了大风,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风风火火,一起扑向密密麻麻的木头房子构成的东京市区。
这一次我的运气很好,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美国人的规划的好,我住的那个街区幸免于遭到直接攻击。市中心附近的各个街区上空,火光明亮,烈焰冲天,这座炼狱显然是一波接一波的地毯式轰炸造成的。在明亮的火光照耀下,夜空中漫天飞行的B-29清晰可见。人们第一次看到它们飞得这么低。B-29长长的,闪闪发光的翅膀,看上去像刀片一样锋利。飞机在城市上空升起的一股股浓黑的烟柱里穿行,时隐时现,人们可以看到,机身上一阵阵反射着地面上的火光,像金碧辉煌的教堂屋顶一样闪亮。防空探照灯的光柱,从地平线一边扫到另一边,偶而照到机身上,B-29就像蓝色的流星一样闪闪发光。这些在黑色,金黄色和兰色之间变化莫测的飞机的剪影,在漆黑的夜空里滑翔,若明若暗,渐行渐远。在这样的空袭下,人们盲目地拥挤到地下室躲藏,许多人是在没搞明白情况之前,就被活活烤死的。所有住在我的花园附近的日本人,都跑出来观火,面对这个宏伟的,几乎戏剧性的场面,口中发出一阵阵钦佩的呼声,这就是典型的日本人。
炸弹的落点越来越远,到了山坡那边,超出了我的视野。但风依然很猛烈,燃烧着的碎片开始从天空落下来。空气中充满了活崩乱跳的火花,然后是燃烧的木块和碎纸,不久就开始降下火雨。人们争先恐后地从露台跳到花园里,围着房子周围察看是否有火灾发生,扑灭任何燃烧着的火种。远处的城市火炬冲天,火团时起时落,隆隆的爆炸声不断。有时可能是大火点燃了某种易燃液体,火团爆炸,看起来像燃烧的头发。各处的防空高射炮火,送出一串串红点红线,点缀着天空。但防空炮火对于以松散队形飞行的硕大的B-29基本无效。轰炸间隔时,天空上的飞机暂时消失了。但播音员在无线电里嘶哑而仍然有信心的声音,预报着下一波轰炸即将来临,很快,可怕的圣灵就再次降临下来。附近的火焰玫瑰,很难说有多远,向我住的山坡靠近。我可以看到,风卷着火焰在对面的屋顶上扭曲飞舞,黑色的碎块风暴在我眼前飞旋疾驰。
“比地狱还热。”
轰炸机群的主要目标是城市周边的工业区,日本的军火工业工厂,码头和为其提供人力的工人居住区。这些工业区环绕着东京湾区,密集的木房子密密麻麻地排列在蜿蜒的街道两旁,为点燃一场完美的火风暴,准备好了所有必要的燃料。
午夜时分,第一波超级堡垒先飞来,投下了数百只被称为 “莫洛托夫花篮”的集束燃烧瓶,以四五堆大火标示出了目标区。跟着飞来的第二波飞机,飞得很低,在这片地区上空盘旋着纵横交错地飞来飞去,留下一个更大的火环。很快,其他波次的B-29飞来了,它们把燃烧弹往标记好的圈子内扔。大火熊熊,地狱里也不可能有这么热。
炸弹落下时,居民们英勇地坚守岗位,忠实地执行各自为战的命令。但是,B-29投下成千上万颗凝固汽油弹,每颗重达6.6磅,有时一座房子可能挨十几颗凝固汽油弹,一时间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东京的居民们怎么可能扑灭这样的燎原大火呢?当凝固汽油弹落地以后,瓶子里泼洒出带火焰的液体,像舞蹈着的火神,蹦蹦跳跳地沿着屋顶到处流窜,所到之处,点燃一切可燃物体,留下一片火海。这种液体是凝固汽油弹的第一个版本。
那些成千上万的东京的业余消防员们,试图尽量靠近汽油弹,以手里拿的微弱的手摇水泵,湿垫子和沙子,扑灭火焰。他们的努力只是杯水车薪,徒劳无用。从坍塌的屋顶落下来的凝固汽油弹,在几分钟之内,让这些木材和纸张建造的房子起火燃烧,像从内部点燃的纸灯笼。飓风般猛烈的风,吸卷着巨大的火块,把燃烧的木板送上天空,这些火块落下以后,点燃它们遇到的一切人和任何物体。火焰会从远处成片燃烧的房屋那里,以森林火灾的速度,突然跳到你的近旁。着火的家庭尖叫着逃离他们的房屋,有时女性成员先带着儿童和细软离开,留下老爷们断后。可是已经太晚了:火圈已经封闭了所有的街道。迟早圈里的每个人都会命丧火场。
在那里,无奈的警察和消防队员试图帮助逃难的人群,引导他们走向被较早的大火烧过的地方,那里有时会烧出一条逃生的通道。大部分消防拴的水管里水少而压力又低,偏巧赶上一个好使的消防拴,消防员就把逃难的人群浇得湿透,以便让他们能安全地逃过火焰障碍区。在其他地方,人们逃难以前,先把自己浸泡在房前的水桶里再离开。东京的街道上,到处是密集的缠结在一起的电话线和无轨电车架空线以及许多电线杆子,挡住了逃难的人群,他们必须翻过这些障碍。浓烟和热风是这么热,灼烧着人们的肺,人们挣扎着,一旦停下来,就会起火爆燃,变成一个火人。火热的空气吹倒向地面,逃难的人经常从脚开始燃烧,男子的绑腿,妇女的长裤先起火,然后再点燃他们身上的衣服。
政府建议的平民们在空袭时应该穿的服装,包括头上肩膀上戴很厚的盖头,据说当炸弹爆炸时,这东西能保护住耳朵。但数月以来,东京挨得大多是火烧。如果火不是从脚下着起来的,飞舞的火花,也可以点燃这些盖头,从头上往下烧。日本老娘们按照日本风俗通常把婴儿绑在自己背上,等到发现婴儿襁褓起火了,已经为时已晚。难民带着自己细软挤在很少几个安全的地方,比如十字路口,花园和公园,他们的包裹起火甚至快于身上服装的起火,于是,火从人群里往外面烧。
数百人放弃了逃跑的试图,带或不带细软,爬进防空洞里。 空袭后,人们发现数百具烧焦的尸体。在住房空间稀缺的穷人地区,整个家庭死在他们的木屋底下的家庭防空洞里,房子垮了,在他们上边烧,他们在洞里活活烤死。
大火之后的东京
大火前锋进展神速,警方经常没有时间让受到大火威胁的街区居民,在逃生道路还没有被封死以前撤离。大风携带着燃烧的碎片,从很远的地方,向意想不到的地方播撒着新的火种。在城市的另一半,消防员试图赶来帮助灭火,或者守住自己的外围防线,但他们无法进入火场,只能跟着风,在大火周围打转,他们的努力徒劳无功,或者是一切已经被焚烧过一遍了。同样恐怖的的事情,在1923年那场城市大火灾里曾经发生过:多处漩涡形的大火带着大风,像巨大的白炽灯一般炙热的火焰,打着旋涡上升,吞噬着整幢房屋,巨大的漩涡火把城市夷为平地。
在有运河的地方,人们跳入水中,在浅水的地方,人们站着,半个身子埋没在有毒的淤泥里,嘴巴露在水面以上。后来发现的数百人就是以这种姿势死亡的,他们没有被淹死,而是被炙热的空气和烟雾窒息而死。在其他地方,水被大火烧得很热,一些倒霉的游泳者被活活地煮死了。有些运河直接流进墨田河,潮涨时,人们蜷缩着淹死在河里。在浅草和本庄,人们挤在桥梁上,但钢制成桥跨,被大火逐渐加热;人们无法抱住炙热的桥栏杆,终于松手落入水中,被水流卷走。数千人拥挤在隅田川两岸的公园和花园里。由于恐慌,一批又一批新来的难民挤上狭长的堤坝上,前面的人挡不住,被推下河; 整排的人墙尖叫着,倒塌下去,消失在深水里。后来,人们在隅田川河口捞起了数千具溺水者的尸体。
警报器一直响到凌晨5时左右,在没有遭到袭击的城市的这一半,人们仍然在工作;而在另一半,大火烧了十二个小时。有人在3月11日视察了现场。他回来告诉我说,最可怕的是他无法骑自行车通过,每骑两英尺路,他就必须下车,绕过大街小巷里横七竖八躺着的无数的尸体。那天的微风,吹过化为灰烬的尸体,骨灰像沙子一样飞扬。在许多地段,成堆焚化的尸体阻断了交通。
到了11月底,更多的带着炸弹的B-29”超级堡垒”轰炸机飞来了,它们躲在高空飞行,以免受到日本战斗机的攻击。虽然高海拔保护了这些轰炸机的安全,但是也降低了轰炸机的投弹精度和损伤效果。为了纠正这一缺陷,新上任的美国轰炸机司令部司令官柯蒂斯•李梅少将下令改变战术。轰炸机将在夜间进行,降低飞行空度,混合使用高爆弹和燃烧弹。其目的是把日本城市里占主体的密密麻麻的木制房屋和建筑物,变成一片熊熊火海,最终形成最具有破坏力的武器 -火暴(firestorm)。盟军第一次遇到火暴现象,是在1943年8月,英国轰炸德国城市汉堡。夜袭点燃的无数小火灾,很快聚合成了一个失控的大规模火焰,火团温度如此之高,使得它产生了稳定的自我维持能力,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大火把周边空气里的氧气用光了,令无数没被炸死烧死的人,因为缺氧窒息而死。李梅司令官希望使用这种力量把日本的城市荑为平地。东京不幸成了李梅的首选。
一次成功的燃烧弹空袭需要的理想天气,包括干燥的空气和大风。天气报告预测,1945年3月9-10日晚上,东京具备这些条件。 一支由334架 B-29组成的轰炸机群出动了,飞机没有携带自卫用的机枪与弹药,以便能够携带更多的燃烧弹。天刚刚黑,带路的轰炸机就抵达了东京上空,跟在后边的天火死亡大游行一直持续到天亮。最初的大火,从150英里远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大火的后果是毁灭性的:近17平方英里的城市化为灰烬。估计死亡人数的范围在80,000到200,000之间,比六个月后在广岛或长崎投掷的原子弹,杀死的人数还多。
“他们播撒了漫天大火。”
罗伯特•格林是一名法国记者,1938年派驻日本。欧洲战争爆发后,尤其是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他被困留在日本,直到1946年才回到法国。他出版了一本书,讲述他的经验。1945年3月9日晚上他正在东京。潮湿寒冷的冬天天气发生了喜人的变化,那天晚上海上刮来了和煦的春风。伴随着第一架B-29到来而响起的空袭警报声刺破宁静的夜晚,让我们读一下他的故事:
美国人播洒了一场漫天大火。黑暗中到处是阵阵火光闪过,像圣诞节树点燃了挂着的装饰品,火焰冲天,火球随后像花束一样,带着锯齿形火焰呼啸着落回地面。空袭开始后约15分钟,大火引起了大风,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风风火火,一起扑向密密麻麻的木头房子构成的东京市区。
这一次我的运气很好,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美国人的规划的好,我住的那个街区幸免于遭到直接攻击。市中心附近的各个街区上空,火光明亮,烈焰冲天,这座炼狱显然是一波接一波的地毯式轰炸造成的。在明亮的火光照耀下,夜空中漫天飞行的B-29清晰可见。人们第一次看到它们飞得这么低。B-29长长的,闪闪发光的翅膀,看上去像刀片一样锋利。飞机在城市上空升起的一股股浓黑的烟柱里穿行,时隐时现,人们可以看到,机身上一阵阵反射着地面上的火光,像金碧辉煌的教堂屋顶一样闪亮。防空探照灯的光柱,从地平线一边扫到另一边,偶而照到机身上,B-29就像蓝色的流星一样闪闪发光。这些在黑色,金黄色和兰色之间变化莫测的飞机的剪影,在漆黑的夜空里滑翔,若明若暗,渐行渐远。在这样的空袭下,人们盲目地拥挤到地下室躲藏,许多人是在没搞明白情况之前,就被活活烤死的。所有住在我的花园附近的日本人,都跑出来观火,面对这个宏伟的,几乎戏剧性的场面,口中发出一阵阵钦佩的呼声,这就是典型的日本人。
炸弹的落点越来越远,到了山坡那边,超出了我的视野。但风依然很猛烈,燃烧着的碎片开始从天空落下来。空气中充满了活崩乱跳的火花,然后是燃烧的木块和碎纸,不久就开始降下火雨。人们争先恐后地从露台跳到花园里,围着房子周围察看是否有火灾发生,扑灭任何燃烧着的火种。远处的城市火炬冲天,火团时起时落,隆隆的爆炸声不断。有时可能是大火点燃了某种易燃液体,火团爆炸,看起来像燃烧的头发。各处的防空高射炮火,送出一串串红点红线,点缀着天空。但防空炮火对于以松散队形飞行的硕大的B-29基本无效。轰炸间隔时,天空上的飞机暂时消失了。但播音员在无线电里嘶哑而仍然有信心的声音,预报着下一波轰炸即将来临,很快,可怕的圣灵就再次降临下来。附近的火焰玫瑰,很难说有多远,向我住的山坡靠近。我可以看到,风卷着火焰在对面的屋顶上扭曲飞舞,黑色的碎块风暴在我眼前飞旋疾驰。
“比地狱还热。”
轰炸机群的主要目标是城市周边的工业区,日本的军火工业工厂,码头和为其提供人力的工人居住区。这些工业区环绕着东京湾区,密集的木房子密密麻麻地排列在蜿蜒的街道两旁,为点燃一场完美的火风暴,准备好了所有必要的燃料。
午夜时分,第一波超级堡垒先飞来,投下了数百只被称为 “莫洛托夫花篮”的集束燃烧瓶,以四五堆大火标示出了目标区。跟着飞来的第二波飞机,飞得很低,在这片地区上空盘旋着纵横交错地飞来飞去,留下一个更大的火环。很快,其他波次的B-29飞来了,它们把燃烧弹往标记好的圈子内扔。大火熊熊,地狱里也不可能有这么热。
炸弹落下时,居民们英勇地坚守岗位,忠实地执行各自为战的命令。但是,B-29投下成千上万颗凝固汽油弹,每颗重达6.6磅,有时一座房子可能挨十几颗凝固汽油弹,一时间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东京的居民们怎么可能扑灭这样的燎原大火呢?当凝固汽油弹落地以后,瓶子里泼洒出带火焰的液体,像舞蹈着的火神,蹦蹦跳跳地沿着屋顶到处流窜,所到之处,点燃一切可燃物体,留下一片火海。这种液体是凝固汽油弹的第一个版本。
那些成千上万的东京的业余消防员们,试图尽量靠近汽油弹,以手里拿的微弱的手摇水泵,湿垫子和沙子,扑灭火焰。他们的努力只是杯水车薪,徒劳无用。从坍塌的屋顶落下来的凝固汽油弹,在几分钟之内,让这些木材和纸张建造的房子起火燃烧,像从内部点燃的纸灯笼。飓风般猛烈的风,吸卷着巨大的火块,把燃烧的木板送上天空,这些火块落下以后,点燃它们遇到的一切人和任何物体。火焰会从远处成片燃烧的房屋那里,以森林火灾的速度,突然跳到你的近旁。着火的家庭尖叫着逃离他们的房屋,有时女性成员先带着儿童和细软离开,留下老爷们断后。可是已经太晚了:火圈已经封闭了所有的街道。迟早圈里的每个人都会命丧火场。
在那里,无奈的警察和消防队员试图帮助逃难的人群,引导他们走向被较早的大火烧过的地方,那里有时会烧出一条逃生的通道。大部分消防拴的水管里水少而压力又低,偏巧赶上一个好使的消防拴,消防员就把逃难的人群浇得湿透,以便让他们能安全地逃过火焰障碍区。在其他地方,人们逃难以前,先把自己浸泡在房前的水桶里再离开。东京的街道上,到处是密集的缠结在一起的电话线和无轨电车架空线以及许多电线杆子,挡住了逃难的人群,他们必须翻过这些障碍。浓烟和热风是这么热,灼烧着人们的肺,人们挣扎着,一旦停下来,就会起火爆燃,变成一个火人。火热的空气吹倒向地面,逃难的人经常从脚开始燃烧,男子的绑腿,妇女的长裤先起火,然后再点燃他们身上的衣服。
政府建议的平民们在空袭时应该穿的服装,包括头上肩膀上戴很厚的盖头,据说当炸弹爆炸时,这东西能保护住耳朵。但数月以来,东京挨得大多是火烧。如果火不是从脚下着起来的,飞舞的火花,也可以点燃这些盖头,从头上往下烧。日本老娘们按照日本风俗通常把婴儿绑在自己背上,等到发现婴儿襁褓起火了,已经为时已晚。难民带着自己细软挤在很少几个安全的地方,比如十字路口,花园和公园,他们的包裹起火甚至快于身上服装的起火,于是,火从人群里往外面烧。
数百人放弃了逃跑的试图,带或不带细软,爬进防空洞里。 空袭后,人们发现数百具烧焦的尸体。在住房空间稀缺的穷人地区,整个家庭死在他们的木屋底下的家庭防空洞里,房子垮了,在他们上边烧,他们在洞里活活烤死。
大火之后的东京
大火前锋进展神速,警方经常没有时间让受到大火威胁的街区居民,在逃生道路还没有被封死以前撤离。大风携带着燃烧的碎片,从很远的地方,向意想不到的地方播撒着新的火种。在城市的另一半,消防员试图赶来帮助灭火,或者守住自己的外围防线,但他们无法进入火场,只能跟着风,在大火周围打转,他们的努力徒劳无功,或者是一切已经被焚烧过一遍了。同样恐怖的的事情,在1923年那场城市大火灾里曾经发生过:多处漩涡形的大火带着大风,像巨大的白炽灯一般炙热的火焰,打着旋涡上升,吞噬着整幢房屋,巨大的漩涡火把城市夷为平地。
在有运河的地方,人们跳入水中,在浅水的地方,人们站着,半个身子埋没在有毒的淤泥里,嘴巴露在水面以上。后来发现的数百人就是以这种姿势死亡的,他们没有被淹死,而是被炙热的空气和烟雾窒息而死。在其他地方,水被大火烧得很热,一些倒霉的游泳者被活活地煮死了。有些运河直接流进墨田河,潮涨时,人们蜷缩着淹死在河里。在浅草和本庄,人们挤在桥梁上,但钢制成桥跨,被大火逐渐加热;人们无法抱住炙热的桥栏杆,终于松手落入水中,被水流卷走。数千人拥挤在隅田川两岸的公园和花园里。由于恐慌,一批又一批新来的难民挤上狭长的堤坝上,前面的人挡不住,被推下河; 整排的人墙尖叫着,倒塌下去,消失在深水里。后来,人们在隅田川河口捞起了数千具溺水者的尸体。
警报器一直响到凌晨5时左右,在没有遭到袭击的城市的这一半,人们仍然在工作;而在另一半,大火烧了十二个小时。有人在3月11日视察了现场。他回来告诉我说,最可怕的是他无法骑自行车通过,每骑两英尺路,他就必须下车,绕过大街小巷里横七竖八躺着的无数的尸体。那天的微风,吹过化为灰烬的尸体,骨灰像沙子一样飞扬。在许多地段,成堆焚化的尸体阻断了交通。
2012年2月18日星期六
为什么我们在互联网上实话实说
为什么我们在互联网上实话实说
众所周知,人们在社交网站上介绍自己的的个人情况时,一般都是准确和诚实的,有时他们甚至诚实到令人尴尬的程度。面对”自动在线医生”时,病人比在真正的医生面前,更愿意敞开心扉,坦白自己的精神症状。民意调查也发现,跟通过电话进行社会调查相比,用机器问卷方式进行网上调查时,人们会给予更多诚实的回答。
但”网上诚实”具有两面性。博客们发现,读者对于自己网上文章所发表的评论,往往严厉而坦诚,但如果作者直接联系他们,这些粗鲁的批评就变得比较客气而有礼貌了。以前,我们老担心匿名上网的威胁,可是事实正好相反。机械化的互联网非但没有导致人们的隐瞒,他们反而坦白的无所顾忌,让读者感到粗鲁不堪。在非人格化的互联网上,人们真的可以畅所欲言到无所顾忌的程度。
其实,天主教教会早就知道这个秘密,这就是为什么在教堂里,忏悔者与牧师以百叶窗相互分隔开。为了让人们畅所欲言,精神分析医生通常让他们的病人躺在沙发上,眼睛望着远处,而不是看着大夫。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与朋友并排行走时或者驾驶时,面对着前方而不是眼睛对眼睛,就让我们更自由地谈论一些私密的话题。我们常常看到,在电影里的审讯场面中,一到关键时刻,审讯者就经常会站起来,在被审讯者后面一边走一边问话。
其实,天主教教会早就知道这个秘密,这就是为什么在教堂里,忏悔者与牧师以百叶窗相互分隔开。为了让人们畅所欲言,精神分析医生通常让他们的病人躺在沙发上,眼睛望着远处,而不是看着大夫。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与朋友并排行走时或者驾驶时,面对着前方而不是眼睛对眼睛,就让我们更自由地谈论一些私密的话题。我们常常看到,在电影里的审讯场面中,一到关键时刻,审讯者就经常会站起来,在被审讯者后面一边走一边问话。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越少面对面,我们就会变得越加诚实呢?问题的答案似乎是明显的。与人们面对面地坦白或挑战别人时,让我们觉得不舒服。但这又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这是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拿人类与其他物种相比一番。
对于许多猴子和类人猿,面对面的目光接触,基本上意味着敌对。凝视代表一种威胁。一只狒狒勇敢地看着另一只社会地位比它更优越的狒狒的眼睛,这就意味着挑战。对社会地位更高的黑猩猩表示臣服,是任何一只希望避免代价昂贵的打斗的黑猩猩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如果你把两个陌生的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他们一般会尽最大努力,避免目光接触,以免引起战争。把两个人关在电梯里,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他们会做一些口头上的亲善勾通,以缓解紧张,比如说一些今天的天气如何如何。
对于许多猴子和类人猿,面对面的目光接触,基本上意味着敌对。凝视代表一种威胁。一只狒狒勇敢地看着另一只社会地位比它更优越的狒狒的眼睛,这就意味着挑战。对社会地位更高的黑猩猩表示臣服,是任何一只希望避免代价昂贵的打斗的黑猩猩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如果你把两个陌生的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他们一般会尽最大努力,避免目光接触,以免引起战争。把两个人关在电梯里,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他们会做一些口头上的亲善勾通,以缓解紧张,比如说一些今天的天气如何如何。
对于许多灵长类动物而言,面对面的目光接触意味着威胁。但是,在网络空间上,我们基本上是不露面的。在网上对于别人的意见放肆地发表激烈批评时,我们在心灵深处,并不觉得自己是在与什么人进行对抗。而面对面地告诉他们,或者通过电话告诉他们同样的批评,则意味着进行对抗。提醒我们不要冒险,以免因为过于坦率而遭到报复攻击的所有的线索,在网上都没有。
这种现象现在有一个新名字, 叫网言无忌效应(the online disinhibition effect)。创造了这句话的瑞德大学的约翰·苏勒尔指出,网上看不出来人们的社会地位尊卑和阶层的高下。就像地位较低的猴子一样,地位较低的人,一般不愿意在有权势的人面前,说出他们的真心话,以免受到反对和惩罚。 但是一到了网络上,我们会感觉大家就像平等的同事关系,没有”权威“的出现,所以人们都更愿意无所顾忌地实话实说。
这种现象现在有一个新名字, 叫网言无忌效应(the online disinhibition effect)。创造了这句话的瑞德大学的约翰·苏勒尔指出,网上看不出来人们的社会地位尊卑和阶层的高下。就像地位较低的猴子一样,地位较低的人,一般不愿意在有权势的人面前,说出他们的真心话,以免受到反对和惩罚。 但是一到了网络上,我们会感觉大家就像平等的同事关系,没有”权威“的出现,所以人们都更愿意无所顾忌地实话实说。
互联网普及的铺天盖地,以及人们在网上表现出来的诚实,让我们喜出望外。 20年前,大多数人还认为,网络世界的匿名性,可能会导致谎言满天飞,同时,人们也认为互联网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隔离。后来,各种社交网络出现了,互联网不仅让人们更加社会化,而且带来了令人尴尬的诚实。现在,大多数人认为他们的子女们网上社交的最大危险是,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当子女们申请工作时,他们在网上承认的东西也许会回过头来,给他们带来麻烦。
2012年2月11日星期六
技工后继无人,美国的制造业正在走下坡路
美国的制造业正在走下坡路。
去年夏天,利用下面的冲压厂停产换型的时间、我们几个技术中心的人,到他们那里搞技术培训,给他们的模具工讲一讲先进高强度钢有关的新知识。教室里听课的人,没有50岁以下的。往头顶上看,非白即秃。美国制造业的后继无人,青黄不接问题,窥一斑,可知全豹。后来,多次就这一观察,向FORD 和GM的人,以及我们下面其他厂的人了解探讨,知道这是个普遍的问题。
现代的汽车生产,是以大批大量的方式进行的。使用模具进行板材冲压,是全世界普遍的制造车身件和结构件的方法。汽车业的板材冲压生产,数量大,利润小,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要求很高,冲压件的废品率一定要低。这一切,都要靠有好的冲压模具。所以,拥有一批技术好,责任心高的模具工,对于保障冲压厂进行大批量,高质量地快速生产,是极其关键的。
好模具工,不是大学课堂里可以培养教育出来的。需要从多年的亲手操作里学来,从自己和别人的错误里学习。没有几十年修练是不行的。这里面,没有捷径可以走,必须老老实实地积累。
现在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首先,聪明能干的年轻人,很少有人愿意学这门手艺,都蜂拥到那些将来挣钱多,名声响的行业,比如,金融,法律,微电子,生物等等。其次,企业界比较短视,不愿意花力气培养年轻人,只想着我需要的时候,现挖人就是了,三条腿的蛤蟆没有,两条腿的活人有的是。再就是工会的"后来先走"的尊老政策,让年轻人在经济不景气的当前,成为最先被解雇的人。
除了模具工以外,其他制造业里的技术工,也有类似问题,都青黄不接,后继无人。厂房设备,容易买,花钱就有。好技工,有钱也难找。十年以后,估计我们会看到各种肤色的进口的外国技工越来越多。
在汽车制造方面,由于文化历史差别,美国员工一般心比较粗,而日本人,德国人比较心细,所以,他们的活干的漂亮一些,汽车质量就好一些,到了我们这些普通人手里,开车时遇到的小毛病就少一些。如果缺少好技工,可以预见,将来美国车的质量有可能变得更差。
美国的制造业正在走下坡路,越来越不被社会所重视,已经不是这几年的新闻了。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生产分工的全球化。办企业,挣钱才是硬道理,短视的高层管理人员,明明知道这些问题,大部分高管还是不会采取什么根本性的措施,解决这种问题。今天,资金的流动速度等于光速,全世界的投资人,都想着"短平快"地挣钱。如果这家企业回报少,老子马上把钱抽走。哪里有什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耐心。
2012年2月5日星期日
战例评点 - 美国海军的萨奇剪战法 (Thach Weave)
战例评点 - 美国海军的萨奇剪战法 (Thach Weave)
回顾太平洋战争历史战例,可以看出,美军的高明之处在于:
(1) 着眼长期消耗,重视培训新飞行员。
战争长期打下去,国力消耗的程度决定最终战争的胜负。后勤物资等等作战资源的消耗仅仅是一方面,优秀而有限的人口资源的消耗,其实是更重要的方面。
中途岛战役之后,创造出"萨奇剪"战法的美国海军航空兵少校萨奇,被美国海军从作战前线抽调回来,担任培训新飞行员战术的教官。美国海军把最好的战斗机飞行员从火线上调回,从事训练新飞行员的任务,而日本则一直把最好的飞行员放在一线战斗。此中奥秘,颇似"田弈赛马"。
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海军渐渐失去了他们的战斗经验丰富的飞行员,由于大批减员,只好让那些不是训练有素的新飞行员替代,战斗力大减。而美国能够普遍地提高自己大部分飞行员的战斗能力,培养训练出大批合格的新飞行员,不断补充前线,战斗力大增。这样一增一减,长期熬下去,双方实力差距就越来越大,战争最后的结果,没有什么悬念。
(2) 注重研究敌人,以己之长,克敌之短。
美军上下均重视研究敌人的武器和战术,详细地了解其长处短处,对症下药,以己之长,克敌之短。萨奇剪战法的创造革新,就是建立在充分研究双方战斗机之强弱之后的产物。在后来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这种战术创新的精神,还有进一步发扬,譬如抵平里战斗,以后找时间详细讨论。
(3) 以落后武器装备打仗,美军也有"亮剑精神"。
尽管野猫战斗机比较零式战斗机落后很多,没听说美国海军航空兵有人讲我们武器不行,投降吧,或者韬光养晦吧。事实上,美军也有"亮剑精神", 敢于以落后武器装备打仗。 在珍珠港被日本人狠狠搞了一下以后,美国海军上下一片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报仇雪耻的呼声,回手就轰炸了日本本土。美国海军认识到一对一地跟零式战斗机格斗(dogfight),野猫战斗机肯定要吃亏,萨奇用火柴棍比比划划地琢磨了一个晚上,想出一个"两打一"的萨奇剪战法,以灵活机动的战术来弥补武器装备的劣势。后来日本人的"神风"自杀式攻击,更明显地表明美日之间,谁更会用脑袋作战,谁更倾向于逞匹夫之勇。
下面简单介绍 (1) 萨奇剪;(2) 零式战斗机;(3) 野猫战斗机。
(1) 萨奇剪
萨奇剪(Thach Weave,国内有人翻译为奇萨剪、泰弛穿插)是二战期间多机战术中一个比较知名的防御─进攻战术动作,最早由美国海军航空兵少校姜-史密斯-萨奇John Smith Thach 于中途岛战役时, 为了对付日本的零式战斗机而发明的。当时萨奇少校担任美国海军航母"约克城"上的战斗机中队长。
一个比较“标准”的萨奇剪战术动作一般是以双机为单位,动作开始时,双机平行横队同向飞行,并且间距较宽;此时若其中一机遭到敌人从后半球攻击,则双机立刻执行相向急转弯,如敌机继续紧跟,则另一架友机即可获得一次大偏角射击机会;若其攻击未能奏效,则双机可立刻进行下一次反向回转,再次获得大偏角射击机会,并可多次重复直至后方安全。
1942年6月4日早晨,中途岛战役的大海战开打。约克城号航母VF-3中队长萨奇少校,率领6架F4F野猫战斗机,为自本舰起飞的第二攻击波护航,中途与15-20架零式战斗机展开激战;混战中,萨奇少校的僚机被一架零式咬住尾部,情急之下往长机的方向转过来,后者抓住机会,利用野猫的俯冲及滚转优势加速俯冲到僚机尾部,以大偏角射击,迎面击落了那架零式战斗机;
此战萨奇少校以少胜多,击落了3架零式(僚机击落一架);日后这种双机战术在美海航乃至陆航战斗机部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萨奇剪的特点与局限性
萨奇剪的关键是本方的双机配合、滚转能力以及飞机的近距离大偏角射击能力;实际上,奇萨剪并非是一个严格的平面内机动,视情况不同,向内转向的双机可以往上,往下甚至连续滚转(类似双机间的滚转剪式动作),互相掩护友机的后半球,但一个有效的萨奇剪至少满足以下三点:
1.双机间的关系为交叉掩护,对于其中一架攻击本方编队的敌机而言,同一时刻双机中防御机与攻击机的角色是不同的;
2.敌机必须于机动中持续追逐其中一架友机,也就是说此时友机(一号机)的滚转速率若优于敌机,则可为(二号机)制造一个更有利的射击窗口;
3.防御方的攻击机会属于短时间的大偏角近距离射击,因此对于只能攻击后半球,或者有效射程很小,或者需持续追瞄的武器来说并不适合;
(2) 零式战斗机
零式战斗机是日本海军航空兵二战期间最著名的招牌飞机,在太平洋战争中自始至终都是空战的主力。太平洋战争初期,零式给盟军飞行部队造成了空前的灾难,给予了盟军最大的打击,战争初期日军仅有300架零式,其中250架投入了太平洋战场,就凭借这区区250架零式,日军在开战后几个月时间把盟军在太平洋地区的战斗机部队消灭了2/3,当时盟军飞行员,驾机起飞迎击零式时,如同"肉包子打狗"一样,胜算极小。零式的超大航程和开战初期的熟练飞行员,让老美的舰载机在太平洋战争的头两年打得很艰苦,总体战损比将近1:1甚至1:2。
零式由三菱重工设计生产,1939年4月首次试飞。零式是日本飞机设计的重要里程碑,实现了多个第一,如首次采用全封闭可收放起落架,电热飞行服,机关炮,恒速螺旋桨,超硬铝承力构造,大视界座舱和可抛弃的大型副油箱等设备。零式21型采用了950马力的气冷发动机,时速达到了533千米。
零式设计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日本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当时研制了一种超级铝合金,日本称50风金属,这种铝合金比普通钢还硬,可以制造出很薄的,可以钻孔减重的飞机框架,在保证战机强度的前提下,大大减轻了飞机重量,空重仅1570千克。零式的性能优势最大来源就是轻,完全弥补了发动机动力的不足,而且保证了极大的续航能力。零式的弱点是其装甲较薄弱、马力较低。
1942年6月,一架零式从龙骧号起飞对荷兰港进行袭击,返航途中发现飞机燃料发生泄漏,无法返回母舰,不得不紧急迫降在阿库坦岛荒凉的苔原上。松软的苔原陷住了机轮,机身翻倒,折断了飞行员的脖子。5星期后,一支美国搜索队发现了这架飞机。飞机除了燃料箱上被地面机枪击穿了两个洞以外,几乎完好无损。如获至宝的美军立即将飞机装箱运回美国,修复并进行试飞,通过试飞,它们试图寻找对付零式的办法,以便针对零式的特点设计出新型战斗机。美军试飞得到如下重要结果:
1. 零式的爬升率和转弯半径极好,能轻易超过F4F野猫和P-40,在低空时用这两种飞机和零式进行缠斗无异于自杀。但如果在高空时,零式优异的垂直机动性能开始恶化,原因是副翼的动作出现呆滞,反应变缓。
2. 零式的俯冲速度不快,在战斗中如果被零式咬尾,应立即以高速度俯冲并滚转,通常可以摆脱,但切记不可使用爬升手段摆脱,也不要追击急剧爬升的零式,否则死路一条。主要是由于零式的气冷发动机采用浮动式化油器的设计,高速俯冲时易造成发动机熄火。
3. 零式没有任何装甲保护飞行员和油箱,油箱也没有自封装置和灭火设备,被击中以后,很容易起火。
(3) 野猫战斗机
1942年,美军刚刚参战,其一线舰队航母上的战斗机是发动机为1200马力的F4F野猫,相对零式,笨重的野猫只有滚转速率、火力、俯冲速度和机体抗弹能力较好。F4F机翼上装备有六门机关炮,火力很猛;作为轰炸机使用时机翼上可携带两枚100磅炸弹;实施远距离作战时机翼可携带两个58加仑的副油箱。 野猫战斗机除格鲁曼公司生产外(F4F野猫),通用汽车公司的飞机制造部门也生产。通用生产的野猫被命名为FM-2野猫。
2012年2月4日星期六
为什么鸵鸟能跑得这么快?
为什么鸵鸟能跑得这么快?
是什么使得鸵鸟成为了陆地上的长跑冠军?尼娜-夏勒博士花了近十年的时间调查研究,终于揭开了秘密。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当我们欣赏翱翔的海鸥,潜水的企鹅时,我们很少考虑到,这些戴羽毛的动物,其实与我们人类共同拥有一项非常罕见的特质 - 鸟类和我们人类是地球上唯一真正靠两足移动的动物
Top of Form
Bottom of Form
为什么鸵鸟能跑得这么快?
reader666666翻译
是什么使得鸵鸟成为了陆地上的长跑冠军?尼娜-夏勒博士花了近十年的时间调查研究,终于揭开了秘密。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当我们欣赏翱翔的海鸥,潜水的企鹅时,我们很少考虑到,这些戴羽毛的动物,其实与我们人类共同拥有一项非常罕见的特质 - 鸟类和我们人类是地球上唯一真正靠两足移动的动物。而大多数其他的动物,靠得是四条,六条或更多条的腿, 在陆地上移动。
进化已经从两个方面解决了两条腿在地面移动的挑战:人类靠的是足,当我们走路或跑步时, 我们把整个脚部压在地面上,而鸟类靠的是趾,它们走路用自己的脚趾。
一些鸟类物种,不仅可以跑得比人类更快,而且速度甚至可以超过它们会飞行的同类。陆地上最快的长跑动物是非洲鸵鸟。它们可以不停地以每小时60公里,最高时速甚至超过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奔跑,在40分钟里跑完42公里的奥运会马拉松比赛,而人类则需要花上两个多小时。(国际田联2004年宣布,埃塞俄比亚选手格布雷西拉西耶为男子马拉松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成绩为2小时03分59秒;英国选手拉德克里夫被正式认定为女子马拉松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成绩为2小时15分25秒。) 这种无与伦比的速度和耐力的结合,使鸵鸟能够很快地跑很远的距离,以便寻找新的牧场,让饥饿的鬣狗望尘莫及。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动物在地面上运动的秘密,特别是狗和赛马的奔跑能力。然而,通常对飞禽的运动模式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探索飞行动力学方面,而较少关注那些善于奔跑的禽类物种。
我在2002年完成生物学学位以后,到德国法兰克福动物园做义工。在那里,鸵鸟无与伦比的奔跑能力,让我着迷,于是决定调查研究一番。我的博士论文研究的基本假设是,鸵鸟的运动系统以极高的效率对地面做功,使运动输出能量,既速度和耐力,最大化,同时使自身肌肉消耗和新陈代谢所需的能量最少化。
为了检验这个假设,我决定研究鸵鸟运动系统的形式和功能。通过解剖鸵鸟,我寻找可能会降低运动时新陈代谢成本的特殊的肢体结构。同时,我还研究活的鸵鸟的生物力学,探索它们在运动时,各种物理力如何与它们的解剖学结构进行相互作用。
为了近距离地观察它们自然的运动状态,我亲手在一个大型户外围场里孵养了三只鸵鸟。四年多,我让它们习惯于我的存在,以及为它们做实验的跑道。要知道,跟鸵鸟们的相互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惹恼了它们,它们可以一蹄子踹死一只狮子。
长而轻的腿让速度最大化
陆地上奔跑的动物,靠增加步幅长度和加快摆腿频率来提高速度。更长的腿可以摆动得更远,如果腿部的肌肉块更靠近身体重心,摆动腿的节奏就可以更快一些,就像摆动节拍器那样,可调重量越接近支点,摆动的节奏就越快。
图1:腿上各段的长度的比较,N表示检验的标本数量。
腿的各段摆动部分相对长度:大腿骨为深蓝色;胫骨为淡蓝色;跗跖骨为淡橙色;主脚趾为暗橙色。从左到右依次为: 非洲鸵鸟(Ostrich),美洲鸵鸟(Greater rhea),达尔文南美鸵鸟(Daewin's rhea),鸸鹋(emu), 食火鸡(Cassowary),几维鸟(Kiwi),走鹃(Road runner)。
为了研究这一原理,对于居住在地面的能快速奔跑的各种鸟类,我比较了它们腿上各段的长度(图1)和肌肉质量的分布。在所有走禽类,鸵鸟拥有相对其身体大小最长的腿,并拥有最长的奔跑步幅长度-每步约5米。此外,与其它鸟类相比,鸵鸟腿部肌肉的大部分,更集中在大腿骨和髋骨的较高的位置上,而腿上较低的摆动部分则比较轻盈,由长而少肉的肌腱拉动(图2)。这样的优化安排,让鸵鸟的腿能够更有效地以大步长和高步频进行快速奔跑。
图2:人和鸵鸟之间腿的解剖学比较。鸵鸟的位于踝关节和脚趾之间的跗跖骨,比人类的跗跖骨长得多,其功能相当于人类的小腿胫骨。鸵鸟的踝关节的高度与我们的膝盖在同一高度水平上,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鸵鸟的膝盖会出现向后方的弯曲。鸵鸟真正的膝关节,隐藏在羽毛下,而且永久地弯曲着。膝关节通过短而水平布置的大腿骨,
连接到髋关节上。图2的红色线连接人类和鸵鸟在解剖学上相同的关节,绿线连接人类和鸵鸟在实际功能上等效的关节。鸵鸟的肌肉都集中在腿的上方,而在较低的部位,以长肌腱为主。黄色阴影部分显示出主要肌肉的分布,蓝线表示主要肌腱的位置。
稳定的关节使耐力最大化
大范围的关节运动,使人类能够爬树,跳芭蕾舞,但是,这种灵活性是有代价的。奔跑时,我们使用肌肉力量向前推进,而且同时也使用肌肉力量,来防止关节发生侧向运动。因此,走同样一段给定的距离,我们人类必须付出更多的能量。我怀疑,鸵鸟有一个更有效而省力的方法。跟消耗能量的肌肉和肌腱不同,韧带的作用就像一个“关节套”,限制关节的侧向运动而无需消耗任何能量。为了证明这个工作原理,我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奔跑的鸵鸟,记录它们腿的运动和范围。我在一只完整的死鸵鸟身上,再重复这些动作,最后,我用一只解剖后的,去除所有肌肉和肌腱的,只剩下骨骼和关节韧带的鸵鸟腿,再重复这些动作。活的和死的鸵鸟标本的侧向运动范围几乎是相同的。相反,在人身上,特别是在必须以肌肉运动来稳定的髋关节上,类似的侧向运动范围的比较,揭示出一个巨大的差异。我的测量结果表明,韧带是保证鸵鸟腿大步前进而不发生侧向扭转的最主要的元件,韧带允许鸵鸟以其全部肌肉的力量只管向前推进,不必顾及其他。
在摆弄解剖的鸵鸟腿时,我又有了进一步的新发现。当试图弯曲踝关节时,我发现必须使劲地克服一些阻力 - 在一条没有生命没有肌肉的肢体上,这可是个意外的发现。当我解开鸵鸟关节时,它突然回弹到一个更远的位置,这表明,鸵鸟关节韧带似乎在被动地拉长着鸵鸟的腿。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在一条解剖的鸵鸟腿上面,逐渐地向下加压力,发现需要以 14公斤的向下力量,才能把踝关节压塌成图3弯曲的模样。这说明,鸵鸟在步行或跑步时,两条腿上一共有28公斤的重量,不需要鸵鸟的肌肉消耗能量来提供主动的支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韧带作为被动的腿部稳定机制,是一个极好的节约代谢能量,保持运动耐力的策略。
图3:实验显示踝关节韧带的被动地向上支持重量的能力。绿色是踝关节两侧的骨突起的轮廓。(图中只显示了一条左腿)。当关节完全伸直时(168度),两侧的韧带(红色)拉紧,因为它们移动到了关节突起的外侧,而稳定了关节。当鸵鸟的脚趾抬离地面,踝关节屈曲成140度,韧带(橙色)可以自由地围绕关节突起进行滑动,稳定机制被解除了。
图4:鸵鸟的右脚趾。上边从左到右依次为:普通站立姿势以及外侧小支的脚趾;脚趾的骨骼(红色箭头指示抬高的趾关节)。下边是脚趾从下向上面看的仰视图; 以及脚趾从上向下面看的俯视图。
脚趾与地面的接触
我们已经看到,轻盈的四肢是快速高效运动的前提。鸵鸟做到这一点,靠的是把腿部肌肉块,集中到髋关节附近。另一个进一步减少鸵鸟小腿质量的策略,是改造脚趾的形态和位置。这一观察也可以适于其它的陆地行走动物,例如马,从有五个趾的祖先马,进化到以中间脚趾的趾甲(蹄)来驰骋的现代马。鸵鸟也经历了类似的演变,虽然大多数鸟类有四个脚趾,多数大型的不会飞的鸟只有三个脚趾,但是,鸵鸟在陆地行走的鸟中,更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只有两个脚趾。此外,它是唯一用脚趾尖行走的鸟。
我不知道这些现在还存活着的,最大最重的鸟,是如何设法以脚趾尖,在高速奔跑中保持平衡和抓地的。由于没有现成的研究活禽脚趾功能的方法,我只好借用骨科医生通常用来分析人类双脚压力分布的压力板。我训练我的鸵鸟,在压力板上奔跑和行走,采集鸵鸟脚接触地面时,其压力发布的高分辨率实时数据。数据表明,大脚趾支持了大部分的体重,而小脚趾作为支腿,用来防止鸵鸟奔跑时失去平衡, 尤其是在缓慢行走时保持平衡。
在高速奔跑时,鸵鸟脚趾的软底部分,减缓了冲击力,而脚趾的形态姿势所起的作用,就像一个额外的减震器(见图4中的红色箭头)。站立时,趾爪仅仅轻微地接触地面,但奔跑时趾爪给地面施加的压力,可达每平方厘米40公斤。在鸵鸟用最少的能量,以最高每小时70公里速度狂奔时, 趾爪像钉子鞋一样穿透地面,确保足够的抓地能力,非常适合在非洲大草原的平坦地面上的耐力跑(图5)。
图5:鸵鸟脚趾的压力负载分布轮廓记录。红色区域表明非常高的负荷,深蓝色表示轻微的负载。
实际应用
我的研究,对于回答鸵鸟为什么能跑这么快,为什么能跑这么长时间的问题上,已经做了不少贡献,提高了我们的认识。现在,我们理解了这些被六千万年的演变所完善的,生物力学的策略,我们也许能够在诸如双足机器人,悬挂系统,以及关节稳定工程等等现代技术中,采用这些策略。我的发现目前已经启发了一些开发人员,利用鸵鸟腿和脚趾的特点,开发出“智能”的人类假肢,这可能使截肢者和残障人士拥有更广泛的行动能力和自由。
订阅:
博文 (Atom)